
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师悦
“要不是你们帮衬,我们真不知道该咋办。”年过八旬的常大妈和老伴儿王大爷,住在北京市中关村街道东里北社区。这段时间,王大爷三次就医后被抬上楼,常大妈去医院做白内障手术,多亏了社工坚实的臂膀和温暖的陪伴。
事情要从今年6月的一个紧急电话说起。当时,王大爷因为肾结石需要住院治疗,老两口住在三层,他们没有子女,王大爷因腰腿问题已无法出门。救护车来的时候能把人接走,可出院时如何将行动不便的老人送回家中成了难题。无奈之下,常大妈只好找到社区帮忙。社工曹家祥没多想,马上回复说:“阿姨别急,我们来。”王大爷出院那天,曹家祥和两位男同事早已在楼下等候。楼道狭窄,三位社工和护工一齐用力,侧身、挪步,一步步稳稳地将老人抬上了楼。
这一抬,就成了牵挂的开始。社工临走时特意叮嘱老人:“阿姨,不管是大爷不舒服,还是您有啥难处,随时联系我们。”之后的几个月,王大爷又因肾结石两次住院,每次出院回家,社工们都会准时出现,前后三次抬送,从无怨言。
9月,常大妈的眼睛白内障病情加重,需要手术治疗。常大妈本想独自去医院,可医院要求手术时必须有家属陪同,她第一个想到的,就是曹家祥。“没问题,我陪您去。”曹家祥一口答应。于是,曹家祥化身“临时家属”,三次陪着老人来到医院。他跑前跑后,取化验单、与医生沟通,像对待自家老人一样上心。听医生说眼药水需要冷藏,他反复叮嘱老人,还特意把用药要求和注意事项写到了纸上。手术当天,曹家祥清晨就陪老人赶到医院,一直到中午常大妈被送出手术室,他又将老人平安护送回家。
术后复查那天,当医生揭开纱布,常大妈欣喜地说:“能看见了!看得真清楚!”事后,常大妈特意做了面锦旗送到社区,还惦记着要请社工们吃饭。社工们婉拒了老人的好意:“阿姨,这都是我们该干的,您和叔叔好好的,比啥都强。”
配资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